| 风颂的几个: 
 ◎还是没忍住
 在冬天来临前
 咬上了爱情给的饵
 如今
 一端拴着我的牵挂
 一端沉没在冰层下
 悬着我的痛
 
 
 ◎你的名字,又
 跳了出来
 输入法什么时候
 才能忘记一个人
 
 ◎想你时,就在
 心海腹地画一扇窗
 打开是夜,关上
 是牢
 
 简读:情诗写好了很不易的,除了敏锐的感受,独到的参悟,语言的确切和精准,更是最重要的
 风颂是我所见中的佼佼者,不但在于题材的专一,而且古典和现代语风的融合也天衣无缝,水乳交融。
 选出的这几个小诗,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 看得出她的字斟句酌,句子极尽简约,并不是说所有诗歌简短就好,所谓有话则长,无话则短,诗歌的长短以表达充分为好。
 该短的时候绝不手软,该长的时候,也要把肉填满。
 
 风颂诗歌的生动,还表现在动词的运用上,如第一个,“咬”“栓”“悬”“跳”“画”“打开”“关上”这些动词的运用。
 短短三首诗,加起来不过15行,动词却用了10来个,使得小句子一下子动态十足,击打着作者,也敲击着读者。
 第一个,多一句嫌长,少一句嫌短,寥寥7句,把爱之牵肠挂肚爱之无奈和撕扯的痛,表达得准确生动。
 第二个的写法很有新意,就是角色移位,忘记是因为太过想念,这里不提“我”,却转移到输入法上去,而输入法不过是工具呀,它的记忆力是因为“我”常打出那个名字才生成的常用词。
 古诗词中这算托物寓意或托物寓情吧。
 第三个,特别之处,在于最后两句,一般人写到“打开是夜”下一句“关上”会转折,因为打开和关上是对立的、相反的,但这里却不但没相反,反而更进了一层,比夜更深,这个“牢”因此深深刻在我脑海了。
 
 
 初音的两首:
 
 恰同学少年
 
 梦见,找你的过程
 一路的辛苦,没有结果
 你都不会出现在梦里了
 最后一望,是青青校园成为毕业照的背景
 手抱膝,把头埋起来。后一秒恢复崭新
 只是这转换的努力有多不易,无人晓
 
 简读:音音的诗,阳光和率性形成自己的特征,近期她的题材和思路也在慢慢扩展,诗歌触角从自我转到外部,转到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 选出的这两首,是打动到我的。
 词句没有太多的技法和花样,很朴实,有时候唯素朴才动人,因为真实,没有矫饰。
 打动我的在最后两句,从一种思念的痛到弥合如新,这个过程用“手抱膝,把头埋起来”一个动作就完成了,真的这么轻而易举吗?
 谁会知道它经历了多少年,多少不眠夜,多少泪水和雨水的洗涤?但这里没有大肆渲染,没有不加控制的抒情,只淡淡的一句,期间的悲苦,懂得的自然会懂得。
 这是诗歌中感情处理的内敛和节制,就像一个人拼命忍住泪水,但读者会替她流,这是诗句隐忍的力量和魅力。
 
 
 春熙路69号和淮海路96号
 
 相隔很远,两座城的繁华与繁忙
 我不能同时感受,外省很少拥有我的身影
 我在上海的淮海路穿行,96只是一个门牌
 我没有多余的时间向它投去青睐
 如同一些匆忙路过春熙路69号的成都人
 我们都没有成为突破了钢筋丛林的闲云野鹤
 
 简读:这两个地名放在一起本来就很有空间感,但写好不易,八竿子够不着的两个地名和人群,如何才能有机联系在一起?
 音音在这里处理得很巧妙,因为没去过成都,直接拒绝春熙路,把重心侧到淮海路来,96好也好,69号也罢
 两个城市的不同人群,大多没有交集,像两个平行空间的人,只在一个共同的时间段上,你过你的生活,我过我的日子。
 因为我们大多都是凡人,因了生计而被束缚在各自的生活空间。
 小诗不小,承载的东西也比较厚重。
 
 
 千杯酒的诗:
 
 花都开好了
 
 桃花就这样漫山遍野的开
 她的衣裳红
 仿佛红尘里的一个蒲团
 
 道士上山,书生下山
 在一部诗经里,燃起烟火
 远去白云外
 
 简读:吸引我的是诗句表现出的画面感,这大概和千杯酒喜欢摄影有关。
 古典意象也很明显,道士、书生、桃花、诗经、蒲团,更有桃花和衣裳红、和烟火的互映,让画面颜色感十足。
 整首看来,就是一幅春山图卷,极为好看。
 
 
 破壳的诗:
 
 偏
 
 你说爱你是个错
 我偏不信邪
 我执着的撞了南墙
 那一刻
 泪流满面
 我才懂
 所谓的苦涩
 
 你说忘掉吧
 我偏牵挂着
 那些若隐若现的过往
 是撩拨我
 放不下的芬芳
 
 我这
 戒不掉的痴狂
 都是对你的偏爱
 
 简读:喜欢这首,是因为其中表现的态度,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倔强和执拗,有些事情,不是道理可以解释的,尤其爱情
 人一生就是来尝酸甜苦辣的,也是体验和参悟人生种种的。没有谁一生下来就是佛,那么就在水里火里历练吧,遍尝之后才能有所选择才能知道对错。
 就诗而言,这样的写法还是赞成的,把“你”当做倾诉对象,可实指也可虚指,这样写起来会真实生动,也能宣泄出内心许多隐藏的情愫和情绪。缺点也会有,就是会倾诉过头,少了节制。
 但这首还是有节制的,前面两段很好,最后一段有点为扣题而写了,诗歌不用在意这个,觉得到第二段就表达得挺充分了。
 
 
 金缕衣的诗:
 
 大寒
 
 大寒
 崔嵬  颓丧
 我倒在一堆冬衣里萧瑟
 老家的大花碗会想起那个主人
 冒着热气的嗓音
 莫慌,慢着吃,多着呢
 今天
 饺子有毒
 
 简读:这首还是下了功夫的,前面几句营造的氛围,即是寒冷,也是像《诗经》里的兴,或者叫引子,由这个节气,想起老家,想起老家冒着热气的大花碗
 倒数第三句的“莫慌,慢着吃,多着呢”更是乡情、亲情氤氲,让人一下子感受到那个场景
 最后的一句,“饺子有毒”看似突兀,别扭,细思,这毒是思乡病呀,这老家的饺子,咬一口,就会一辈子惦记,不是比任何毒药都毒?
 短短几句,把大寒的气氛和老家的场景,以及饺子蕴藏的思念和亲情,浓缩在一起,看得出是用了心,动了一番脑子的。
 
 
 遇见的诗:
 
 ‖病孩子
 
 盖了二层被子
 还是觉得冷
 数了两遍
 还是没有分清
 左心房
 应该挂一个暖壶
 
 简读:让我眼亮的是最后两句,结局新鲜而意远。
 这首从字面上看,是写一个得病的孩子,但我更愿意看成是一个没有人关心、或者失恋的人,“他”可以是孩子也可以是成人。
 “他”的冷是彻骨的,不只是外在,需要几层被子;更冷的是心,需要一把暖壶驱赶寒凉。
 这样的双关和不止于一种层面的表达,是所有诗歌都需要的。
 但“数了两遍/还是没有分清”,这句的“没有分清”是指什么呢?语义有点模糊,觉得可以写得更明了一点。
 
 
 小八旗的诗:
 
 不寄的信
 
 思慕
 不怕被风吹散
 淡淡的惬意
 浅浅的思绪
 在每个交替的时光
 次第绽放
 
 思慕
 不怕花开花落
 请应允我
 将切切的依恋
 注入你的心间
 让温馨爱意常相伴
 
 简读:不寄的信,这个题,大多写得悲酸,这首可贵的是明媚温暖。
 寄与不寄,收与不收,都和“我”的爱无关,只要我思慕着,一切就是美好。
 就诗句来说,多写就好,量变决定质变,所有人大抵如此。
 
 
 素衣的诗:
 
 ◆
 在一个冬日的下午
 一刻时,一刻静的时候
 有一封,没有寄出去的信
 信上没有地址,没有收信的你
 
 信笺清素
 有如十月花香的季节颜色与季节清新
 那美,无比之喻
 干净的总是如此清澈
 清澈的总是如此干净
 
 你说:喜欢这样的时钟时刻
 我说:时光继续为你而延续
 
 如此如此静好
 真实不虚,真实相待
 
 
 简读:如你的名字一样,诗句也是素心小笺。如一朵淡淡的栀子花。
 予人的诗句,一般我是不落评的,因为她倾诉的对象不是大众,而是某个人,对方喜欢就好。
 每一词每一句可能都有寓意,对方会心知意就好。
 但这首即便外人来看,也是极为清雅纯澈的,读之不由想起叶芝那些诗句。
 愿这样的美好永存,唯有祝福!
 
 
 子非鱼的诗:
 
 不寄之信
 
 我随风而来,*
 你伴月而去
 我们
 错过了什么
 凌晨的我失去了方向
 
 雪夜梁山
 林冲,燕青
 执着和自由
 胡广生你知道嘛
 你的尊严被任素汐破解了
 关于岁月,
 你说我蹉跎了那个春天
 
 总角,少年,弱冠,而立,不惑,知非,伯玉,
 一个甲子
 独缺你豆蔻的花季
 白驹过隙,忘了珍惜
 个十百千万,十万,百万,千万
 为了数字游戏,
 我却以为实现了人生价值
 
 每当独处,
 桃花流水的你
 总是浮现眼前
 你是一封不寄的信
 一张最珍贵的邮票
 贴在在信封上
 没有邮戳…...
 
 简读:鱼这首,我更喜欢中间两段,爱情的离合聚散,都在这里交代了,这是“你”的无奈,也是万千凡人的,读者这里大多会有共鸣。
 看得出前后两段是为呼应,也是为对应标题的,但觉得中间两段已经交代了,不用过多说明,避轻就重即可。
 
 
 甜心尐猪的诗: · 病孩子 他一个人坐在角落里 那些孩子在他面前 大声欢笑嬉戏 他偶尔抬头看一下 又低头摆弄着什么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不言不语      ·不寄的信    今天他 又一次拿起 这封信 双手一次次抚摸着信封 然后又轻轻放下 眼角淌出泪花 简读:小猪的诗和她其他形式的文一样,都接地气贴近生活。 这两个,贵在有故事性,小说的手法让小诗生动细腻,但都只是客观旁观,不代入自己的情绪 但情感的指向还是在人物的一举一动中透露出来。 病孩子感觉是在写孤独症,又或者是留守儿童,真正的指向也许只有作者清楚,这不重要,重要的是表达出了这种情绪和氛围,并传导给读者。 不寄的信,也是没有一句议论如何不寄,只在反复抚摸和放下中,表达人物的怀念和伤感。 至于故事的内容不用追究,只取一滴水来映射情感的核心,就达到目的,就是有效表达了。 
 
 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