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
UID209
阅读权限255
主题
帖子
精华
积分32216
文采 点
钻石 颗
鲜花 朵
金币 枚
注册时间2020-7-14
最后登录1970-1-1
 | 
 
 
 楼主|
发表于 2023-7-30 19:09
|
显示全部楼层 
| 2、上河口 
 去上河口的路上,导游一直都在介绍朝鲜,朝鲜的封闭,朝鲜的落后,朝鲜的男尊女卑。
 但朝鲜是纯粹的社会主义国家,有其他国没有的免费住房,免费医疗,免费教育。而这些,正是国人负担最重,最有压力的。
 这样一个令人向往的国家,为什么无人偷渡?
 朝鲜男人尊贵,家务活完全甩手不干,娶亲也是女方出陪嫁。
 但朝鲜全民皆兵,尤其男性。服兵役是强制的,大部分人高中后就要从军,被大学录取的毕业后也要服役。
 这一去,就是十年。完成了一个青涩少年向成年人的转变。
 贫乏的定量配给,高强度的训练,经常性的饥饿,让这种服役变得冗长而难熬。
 这种制度吓退了国人仅存的妄想。
 
 而偷渡中国也是朝鲜人所畏惧的。朝鲜沿袭着株连九族的封建制度,一人叛国,全家连坐。
 两国共有一江,以岸为界。我方有电子监控,朝鲜沿岸遍布岗楼暗哨。
 
 我们去往的上河口景区处于鸭绿江的下游,一车人怀着探看对岸的好奇心,登上游艇。
 江水碧碧,水质清澈。对岸山峦秀丽,都是朝鲜的属地,朝鲜百分之八十都是山地,耕地缺少,但他们勤劳,能开山造田,把能利用的土地都利用起来。
 山上种满了农作物,梳理得井井有条,山也显得绿意盎然,秀丽得很。
 
 隔着一半的江水,朝鲜的建筑依稀可见。
 果然一副贫穷,落后的景象,像是回到我们的七八十年代:
 破旧的民房,墙面斑驳;低矮的电影院,不见人影,或许已经废弃;灰色的厂房,像是在停产,不见烟囱冒烟;一个移动的绿色人影像一个士兵,很年轻的样子,独自行走在铁丝网后面,口罩半戴,还在防疫时代。
 也有新建的楼房,还停留在5+1时期。
 朝鲜的建筑许多没有窗玻璃,据说玻璃需要从中国进口,成本太高,只好用其他材料代替。
 
 临江一处房屋旁有许多朝鲜人在干活,木架子搭起的平台上,五六个人面壁蹲着用抹子在往墙上抹水泥。
 仔细看时,下装是迷彩裤,年龄都不过20岁,大概是服役的士兵。
 朝鲜士兵除了训练,还有干各种农活的义务,看来是真的了。
 而岸上挎枪站岗的,身材丰腴,黑发茂密,口罩遮住了大半个脸,竟是一位女兵。
 
 江轮经过,不见那些人对我们望一下,许是司空见惯,许是在盘算早点完活收工。
 江水是一条分割线,让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。我们窥探的只是他们的外在,他们的内心我们无从得知。
 幸福还是痛苦,只能他们自己才能回答。
 
 只有鸟们没有国界,在江面飞去飞来,有时翻过藩篱,有时又飞回江上,一座废弃的岗楼上,布满了它们的身影。
 它们细腿长颈,高高站立,俯视两岸,持久不动,很多人以为是人造景观,直到其中一只腾空而起,与前面铁路上桥上腾起的黑色鱼鹰相对盘旋,
 才让人觉晓它们才是这块领地的主人。
 更高处,是672米的鸭绿江铁路大桥,抗美援朝的近三年间,三万多战士和军用物资就是由此进入战场。
 如今,大桥完好无损,横亘两岸,国门这边大门上锁,桥上只有鱼鹰值守,五线谱般站在桥两边的高处,密密麻麻,细看极恐,飞起来时,仿佛一片黑云旋于江上。
 这里是它们的天地,不容任何人侵犯。
 
 下船登岸,在国门边突然遇雨,一时江上如珠溅玉。须臾雨停,两岸山顶弥漫起白色云雾,几乎遮住了峰顶。
 江上也升起平流雾,江面一片白,有处升起很高的一团,高过江岸,遮住山脚,纯白细柔,宛如仙境。
 一艘游艇在雾里变成一叶小舟,时隐时现,忽想起有人称这里“塞外江南”,顿觉有过之无不及。
 太过完美的风景,偶尔一遇的景象,不是用言语可以形容的,那美让你觉得不可思议,又瞬息而逝,抓不住摸不到,但又真实存在过,像在梦中遇到的某些情景,又像生命中的某些时刻。
 
 
 
 
 
 
 
 | 
 评分
5
查看全部评分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