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
UID537
阅读权限10
主题
帖子
精华
积分255
文采 点
钻石 颗
鲜花 朵
金币 枚
注册时间2021-1-27
最后登录1970-1-1
 | 
 
| 
 病孩子
 文/转转
 
 借着弯曲的光线
 就能看见疲倦得彤红的太阳
 像要熄灭一样
 太阳转着圈诊治地球
 那微微颤抖的阳光
 是辩证施治的银针
 
 简读:一个久在病房的孩子希望看到的是什么?无外乎窗外,而窗子固定了他(她)的世界只有那个大,像厌倦疾病一样,病孩子眼里的太阳也是疲倦的,没有希望的。
 太阳天天东升西落,在天地间划着弧线,光线像一根根银针,地球(喻病孩子)被天天诊治着,病孩子也被各种方法治疗着。
 这里把病孩子和地球融为一体,阳光和治病的银针互为意象,想象新颖奇特,又恰如其分。
 同时把病孩子的疲倦和无奈情绪,融在对太阳的描述中,浑然一体。
 构思巧,视角新,想象奇特,是这首诗的优点。
 最后一句“辩证”应为“辨症”吧。。。
 
 
 .不寄的信
 文/二十一
 
 你是多余的
 我相信
 再虔诚的态度也无法挽回
 一朵即将消融的雪
 
 简读:精彩的诗歌不在于长短,这首小诗就是代表。
 “你是多余的”,开篇就表明了态度,但这种态度是反说,如果多余,就不会有这首诗,也就不会有这封信。
 对于所爱的人,不论何种理由的失去,都是伤心的。这第一句我恰恰看到的是负气,恋人或朋友之间的负气。
 因为无法挽回,所以才有了这多余之说。
 这首小诗,我会看成是倒装,先有后两句的因,才有前两句的果。
 整首干净利落,没有多余冗杂的词句,写诗当如此。
 
 
 大寒*
 文/戏寒
 
 说好的
 在雪中漫步
 就能白头偕老
 等我把全部眸注
 投入到你的手掌
 拂平我流年的皱褶
 
 可你却在六月份的那场雪里
 停了温暖
 我握住你温暖不了我下半生的身影
 开始著作
 书写寂寥
 书写华美和空洞
 书写冬夜三更的温度
 
 简读:有的诗感情内含,有的诗会宣泄,而这首我感觉是在内敛和宣泄之间。
 过一分就会失之泛滥,少一分又不能触到心的软处。
 反正我是被打动了,前半部分的美好在后半部分急转直下,这种对比让人心生悲恸之时,又笔锋一转,没有再抒情下去,而是用排比转到一幅幅孤独的画面
 写作,孤影,冬夜……
 有人说失恋的人,最好找些其他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,填满自己的心灵空间,作者在文中这样做到了,而且转化自如,打开的空间更有感染力,更广阔。
 
 
 偏
 文/尹初音
 
 一月,偏寒
 我偏向围巾,手套,轻便的羽绒衣
 还有谁像我一样偏爱温暖,走在冬程里
 却非要让春风夏阳朗朗上口
 非要将秋从心上踢走
 只留下它浸染的红叶,挥毫,题诗
 寄往一个人胸口偏左的地方,做永久的入侵者
 
 简读:这是我看到同题诗里最暖色调的一首。
 偏,这个题往往会让人写得很凄清,孤寒。这首却不是,虽然季节寒气袭人,作者却有一颗向暖的心
 即便在天寒地冻里,也要如沐春风,唇齿生阳。不仅如此,即便人人都喜欢的秋,她也要把愁的那部分甩掉,只留诗意的部分,用来给住在心脏最深处的那个人题诗。
 (红叶题诗,这里是化典)不仅写,还要把它寄给他(她),霸占他(她)。哈,这个结尾霸道又有力道,我喜欢。
 
 
 
 《不寄的信》
 文/旷远
 
 今天听的曲子很舒缓
 今天的心绪没有生出翅膀
 今天的雪就落在我头上
 今天的街道空旷少有人迹
 今天的笑容把心酸轻轻扫过
 今天的乏味是一如往常
 什么都想告诉你
 
 简读:平常的所见所感,总会想有个人说说。即便那个人听不到看不到,但,就是想告诉你。
 这是内心的想念,已经刻在骨子里的。凡俗的日常,平淡的生活,事无巨细,就是想都说给“你”听。
 平朴中见真情,朴素的力量有时是巨大的,因为有内里的情感支撑,并压住阵脚。
 
 
 不寄的信
 文/浅白
 
 出门前,看到朋友圈里刷爆的信息
 ZL医院,发现一例疑似病例。
 想起替你预约了今天的专家门诊
 
 拨打电话,总是嘟嘟的忙音
 你在家吗?你去哪儿了?
 心,不规则的狂跳
 
 抬头看到墙上的日历
 2021年1月21日
 原来,我在没有你的世界里
 走过了七年.......
 
 简读:这首诗初读未必觉得出彩,不加修饰的句子,平实的语言,但最少要读两遍。
 如果旷远那首还有些淡淡的抒情,这首完全就是以白描和叙述来动人了。
 七年,一个小树已经长成大树,一个婴儿也已背上书包。可是,亲人的离去还犹在今天……
 “我”在时空隧道穿梭,前两段是七年前,后一段回到今天。
 在亲情面前,时间是不存在的,他的一点一滴,一转身一扭头,都还排在日程表上。
 这种联系和想念,有时比抒情更让人陷入。
 
 
 大寒
 文/冰冰
 
 我注定要站在深深的巷口
 穿着红棉袄
 寒风吹过
 一只乌鸦在墙头收拢着翅膀
 
 目光随着一个人的远去
 无处着落
 我和自己较着劲 一动不动
 
 简读:好的诗歌是有画面感的,比如这首。
 “红棉袄、巷口、乌鸦、远去的人”,这些意象构成一幅鲜亮生动的图画。
 如果说老树枯藤昏鸦是一种旅人的苍凉,这些就是凄寒中一抹亮眼的执拗和倔犟。
 色彩的对比在这首诗里很强烈,棉袄的红,乌鸦的黑;远近镜头的切换也很自然,近处站立的红棉袄,由目光切换至远去的人。。。
 它刺目,又动人。不说情深,那姿态,那视线,更为打人,呛人。
 
 
 不寄的信
 文/尘土飞扬
 
 他们一个又一个离去
 他在窗子里面静静地往外看
 烟斗里劣质的叶子
 拼命地燃烧
 长成手的形状
 一个劲地往窗外钻
 
 简读:诗歌表达的方式不止一种,而叙述是最蕴藏最有效的。
 叙述的最终目的也是抒情,它抛开了简单的直抒,也躲过了直白。
 看这首,想起转转那首《病孩子》,叙述方式相似,都是从窗子的角度看离人,但感情更集中,更沉厚
 人只是引子,而情感通过外物去发,这里的外物,就是烟的形状了,很新鲜,想象力这里要点个赞。
 把情感蕴藉在外物中,把内心的矛盾和浓郁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。
 
 
 偏
 文/顾念
 
 白衣人每日 诵念经文
 木鱼声声 分隔人间之嚣尘
 而我只是你今生 遗忘的苦思
 我愿化莲叶 ,水流花落时
 渡你在,哲蚌寺的桥上
 
 我忘不了 青蓝色的风
 远远飘过无罪的雪山,不遗漏半点微光
 守护 布达拉摄下的云朵
 震鸣被拉得悠长且零乱
 那是匍匐的身躯在一朵莲上
 越过闪烁的
 微尘
 
 简读:这首诗是有光泽的,雪山的光,雪莲的光,云朵透过的光。
 这里的偏,不是凄苦,不是清冷,而是出尘,是敬仰和膜拜。
 看这首,让我想起藏族无处不在的玛尼堆,转经筒和经幡,也想起藏 民的朝圣。
 有些信仰是心底的希望,比如你心中的“白衣人”或“一朵莲”。
 
 
 | 
 评分
12
查看全部评分
 |